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

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朗读

巨蠹圮天纲,势成土崩疾。

思陵号恭俭,坐因流贼出。

罪归亡国臣,茹恨殉社稷。

至今万寿山,指点过者泣。

杳杳歌太阳,峨峨瞰凝碧。

尚书再集社,灵感到胸肊。

分泪溢吟毫,三月十九日。

兴亡一垤影,影中验得失。

毋劳费天问,终卜立人极。

陈三立
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
陈三立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夜永风露下,庭空帘幕秋。杯盘延素魄,针缕动双眸。

天上秖今夕,人间宁少留。如何一水际,岁岁此相求。

()

金台初献策,彤管受咨询。宝剑虚知已,青刍愧古人。

十年操别鹤,千载著伤麟。日暮寒江上,孤云对白蘋。

()

长句和平见治音,京华犹记盍朋簪。声传珠履星辰近,影动金莲雨露深。

云树有图凭鹰寄,春山无伴听莺吟。悬知两地看明月,爱国忧民共此心。

()

南冠君子系京华,秋色伤心广柳车。此地由来多侠客,不知谁是鲁朱家。

()

大梁城东云出雷,捩风拖雨故徘徊。黄鹂坐树深无语,紫燕衔泥阻未回。

即恐孝娥为早冢,不闻神女傍阳台。火云西日垂垂暮,屋隙愁看返照来。

()

令子内庭书制诰,佳孙复作序班郎。一门三代沾恩泽,更着锦衣归故乡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