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棐柏移皆活,风霜不变青。冢垣虽阒寂,田客每丁宁。不待为书几,常流作鬼庭。东边夹路少,更致傥能令。
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十山茶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红蘤胜朱槿,越丹看更大。腊月冒寒开,楚梅犹不奈。曾非中土有,流落思江外。
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枯种松桧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峨峨淮山上,中有隐者栖。不知松桧下,但见虎豹蹊。人群固已远,樵客入犹迷。且奉子兰养,应无抱玉啼。麻田异麻源,石路春无泥。高士不近俗,更在西岭。石泉饮自足,深壑无人跻。不学淮南王,安问犬与鸡。二人逍遥性,所乐唯杖蔾。复有来慕邻,他年宁答嵇。愿君且勉职,圣世未易暌。
程山人归歙州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新安固与吾乡邻,山水清绝殊可拟。我今暂来子亦归,空听杜鹃云树里。
送允从上人还庐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山高云在下,诸壑藏半空。千重万重翠,正望落日中。不知野僧归,石径寒易通。松间无人扫,陨叶如断鬉。独行逢暮寒,衣裂溪上风。
望夫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亭亭千古质,曾是念征夫。一作山头石,畏看天际途。犹如托萝蔓,不似采蘼芜。时有江云近,僊衣挂六铢。
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山与众山殊,寺非诸寺拟。无面不当江,有林皆照水。南泠隔吴会,北渡通扬子。还看上下帆,日日何常已。
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十一 登太室中峰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日夕望苍崖,崭崭在天外。及来步其巅,下见河如带。半壁云树昏,山根已霶霈。
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·朝阳洞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洞门虽向扶桑开,洞深不放阳乌入。古来道士今莫逢,石壁乳流苔正湿。
送廖倚归衡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雌猿夜啼别湘东,晓寻故人背孤桐。孤桐有声弹不响,弦绝曲在埋蒿蓬。知音万古期必逢,今日已闻天下雄。陟山涉水不辞远,文章大名居禁中。扣门一见颜色喜,抱琴三叹含徵宫。九畴不汨微禹力,尧舜岂无明与聪。推根致本贤意合,叙述况值太史公。贸金得玉莫忘宝,却过洞庭乘朔风。猿休啼月月色好,还来旧山伴狙翁。
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十载七来此,每嗟多异今。池灰休辨劫,川月解明心。遗墨悲苏倩,高情想遁林。能闲常似旧,翘立水边禽。
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蜀山难於上青天,闻之李白为旧传。蜀客往返曾又然,奇峰又与三峡连。巫阳神女暮为雨,飞入楚台王梦旃。相如杨雄不道此,宋玉景差其赋偏。西州才子邯郸守,怀章往代尚踰年。家住岷峨多北宦,乘闲因借下江船。未浮洞庭沅湘去,还探禹穴希马迁。春申楼观已不见,子胥怒涛犹满川。钱塘太守同乡里,一见君来颜已喜,甘馔香脆与君游,诗贮箧囊携不起。浣沙溪头西子家,自寻锦石菖蒲花。扫归成都与士夸,君平曾已悟星槎。
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九天池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安知最高顶,清浅水池开。有时片云出,倏忽生风雷。谁羡双黄鹄,刷羽来徘徊。
秋日同希深昆仲游龙门香山晚泛伊川觞咏久之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落日川上好,徘徊弄孤舟。鸣桹进山口,清唱发渡头。浅濑不可泝,停桡信中流。山樽对苍翠,溪鸟自沈浮。濯足破岚影,采菱临芳洲。千龛晚烟寂,双壁红树秋。细细石涧泉,摇摇波际楼。澄潭若泻监,万象已盈眸。康乐足清尚,惠连仍此游。摘景固无遗,挥笔曾未休。醉来同渊明,兴尽殊子猷。归傍渔梁静,行看夜火幽。露华初滴滴,夜吹何飕飕。不犯严城漏,谁言怜近丘。
寄隐静山怀贤长老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山有枇杷树,树多猕猴群。高僧心不著,一似五峰云。随飚来溪口,石上起氤氲。果熟猕猴去,自向瀑涧分。
说上人游庐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夙怀高世趣,固足林壑情。欲游名山遍,遂为庐岳行。又访远公迹,东林气象清。瀑布秋影落,香炉晓烟生。洗荡万古虑,薰蒸千载名。我今滞孤宦,空羡瓶锡轻。
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楚客好山水,五月上亭峰。峰顶望文脊,草树皆有容。身既近猿鸟,心欲追乔松。石壁出云背,苔磴千万重。下视霹雳飞。忽起枯株龙。却还僧居宿,暮践樵子踪。作诗留粉墙,削藁为我封。美璞世未识,独令和氏逢。
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一归云洞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洞深岂不有神物,朝朝但见云飞还。云收雨歇草树湿,涧下流水空潺潺。
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五石屏路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寻常画屏多画山,何意此山还作屏。峭排直上几千尺,下有石路莓苔青。
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·夕阳岩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日脚射空金缕直,下映壁间棱未织。野老先知雨又风,明朝望此重云黑。
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千里向巴东,青山不可穷。峡猿初入听,蛮语未全通。暮雪思梁国,朝云识楚宫。吏人衣拜处,嘶马入丹枫。
欧阳永叔寄琅琊山李阳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诗一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我坐许昌尘土中,山翠泉声违眼耳。公虽被谪守滁阳,日少郡事穷山水。东南有风西北来,忽得书诗连数纸。并寄阳冰古篆字,字形矫矫龙蛇起。其文乃只题姓名,大历六年春气尾。报云此篆无人知,野僧好事为公指。公留岩下久徘徊,公剔莓苔汲泉洗。点画虽然未苦讹,霜侵风剥多皴理。公疑鸟迹踏苍崖,山只爱惜将有以。云藏至今不近俗,月伴古源清且泚。此石公知石不知,公与前人定知己。墨模几幅许传玩,譬於玦玉终可喜。况复为诗刻其下,句奇字峻惊山鬼。何当少得从公游,为公挥笔宁非美。
范待制约游庐山以故不往因寄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平昔爱山水,兹闻庐岳游。远期无逸兴,独往畏湍流。举手谢云壑,栖心惭鸟鸥。香炉碧峰下,应为一迟留。
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松上垂青蔓,蒲根泻碧反。高僧来不见,却返五峰前。
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处山方畏浅,曾慕结深庐。要与云峰近,宁将野客疏。涧苗来入俎,林鸟或窥书。何事轻兹乐,而从出塞车。
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一登太室中峰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日夕望苍崖,崭崭在天外,及来步其巅,下见河如带。半壁云树昏,山根已滂霈。
先至山阳怀杜挺之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与君同川途,舟发偶後先。顺风吹我帆,已过飞鸟前。寄声托飞鸟,微意或可传。定逢樯上乌,暂向彼留连。薄暮楚城下,踟蹰问来船。
舟次山阳呈王宗说寺丞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远客虽有乐,莫如逢故人。夜怀夷门时,月照楚水滨。自居扁舟上,随处与船邻。宜将到此日,因使报朋亲。
种碧映山红於新坟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年年杜鹃啼,口滴枝上赤。今同苌弘血,三岁化为碧。因移新冢傍,颜色照松柏。